玉龍縣九河鄉(xiāng)小麥成熟時,山間也剛好出第一波菌子了,菜園子里的大蒜、辣椒、土豆也有了累累果實,菜園籬上的花椒也由青綠轉為了暗紅。一切都是剛剛好,所有食材都在夏天齊聚,一碗令人垂涎欲滴的“大面”讓我們?nèi)胰硕己芷诖?/span>
為了這一碗鮮面,家里所有人都出動了。姐姐去箐里的水磨上磨面,等麥面磨出來后,哥哥拿著面粉,到生產(chǎn)隊里的電動搟面機上加工成面條。
我和弟弟的任務是撿菌子。清晨,我們到松林里尋找新出土的野生菌。我們喜歡找的是白白的雞樅菌、黃中摻綠的銅綠菌、成片生長的北風菌、棕黑帶水的香菌,還有鮮艷的黃羅傘和珊瑚狀的掃把菌,它們不僅看上去可愛有趣,吃起來也是滑溜溜的,口感非常好。
等我們回到家,奶奶喜笑顏開。她在院子里的井沿旁,一一仔細辨別?!拔覂蓚€孫子真能干,找到那么多好吃的菌子?!蹦棠膛e起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菌子自言自語起來,這朵用來毒蒼蠅,那朵用火炭烤著吃,干巴菌可以曬干了吃,銅綠菌曬干打成粉可做佐料。奶奶分門別類,篩選后洗凈。妹妹去菜園子里挖幾個土豆和大蒜,摘了辣椒和花椒,用井水清洗干凈,一切準備就緒。
最后上場的是媽媽,她要用臘肉煉一碗化油,用化油把豬皮炸成泡皮,再用石臼把泡皮舂成粉末,這是她特制的佐料,也是鮮面的靈魂。她把火腿肉切成碎末炒炒,加入豬肝鲊和蒜蓉、青椒絲、土豆絲、雜菌,炒出湯汁,再加兩大瓢井水,蓋上鍋蓋用大火煮成濃稠的白汁,這樣成就了一大盆色香味俱美的“臊子湯”。這湯有各種真菌的質感和色澤,散發(fā)著誘人的香味,飄蕩在廚房里。鮮面煮好后,加上一大勺“臊子湯”,舀上兩勺泡皮末,淋上一勺燙燙的化油,最終制成了一碗雜菌臊子面。
第一碗面先端給奶奶。奶奶90多歲了,牙口不全的她最愛吃面,她笑瞇樂呵說一句“吃面不顧伴”,就細嚼慢咽起來;哥哥早按捺不住,說“多勞多得”,表明他要吃一大碗;弟弟幽默地說“三碗不過崗”,意思他要吃三碗;姐姐說“各取所需”,她還做了一些蔥、姜、芫荽等佐料供大家選用;媽媽說“腳蹬壁上吃”,這是句白族話,意為“放開肚皮吃”;我喜歡看成語詞典,就說“面面俱到”;妹妹年紀小,只說“我的面不要放辣子”。
被美好的食物和愛包圍,是最樸素,也是最真摯的快樂。這是50年前的一碗面了,也是50年前大家庭的生活一瞥。如今,人們生活富足了,已經(jīng)食不厭精了。但在麥熟時節(jié),我仍然會懷念蹉跎歲月里的那碗雜菌鮮面。
作者/彭加明
責編/曾潤民
APP編輯/吳星
終審/和繼賢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